耳朵/听觉健康/声线

耳 垢 知 多 少

耳垢是什么?

耳垢 (俗称耳屎) 是由外耳道表皮脱下的皮屑与外耳道的分泌物混合而成。耳道分泌物主要是具有抗菌和防水特性的皮脂;部分人也有褐色带黏性的耵聍。耳道分泌的皮脂及耵聍的腺体位于耳道最外面的三分之一位置,因此耳垢通常积聚于该处。

耳垢内的油性物质滋润外耳道皮肤,并形成防水保护层。没有耳垢会使外耳道皮肤干燥、痕痒。耳垢内的酵素有抵抗细菌和真菌的功能,能保护外耳道。耳垢会沾在外耳道的毛发及外表皮上,耳垢特有的黏性,可使进入的异物例如尘埃和昆虫被粘住而卡在浅处,不致进入接近耳膜部分。

耳垢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:「干」型与「湿」型:

干型耳垢颜色为淡灰或灰褐色,质地干而易碎,成分以皮屑和皮脂为主,密度很低,很少造成阻塞。

湿型耳垢颜色为褐色,质地湿而粘,其成分除皮屑和皮脂以外,主要为耵聍。湿型耳垢有些软而浅褐色,有些硬而黑褐色。通常长期暴露空气中的湿型耳垢会变硬和颜色转深,而混有外耳道毛囊和尘埃的耳垢亦比较硬。湿型耳垢密度较高,偶然会造成阻塞。

遗传学调查发现,湿型耳垢为显性遗传。在白人及黑人族群中,湿性耳垢占大多数;而在亚洲人中,干型耳垢占多数。日本人和华北汉人的数据为干型耳垢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,台湾华人、华南汉人及东南亚华侨当中干型耳垢占了约百分之六十,湿性耳垢占百分之四十。

耳垢需要定期清理吗?

在大多数状况下,耳垢会顺着耳道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而排出外耳道,不必刻意去清理。用棉棒、耳挖或其他硬物挖耳,会把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内,堵塞耳道,引起耳朵不适及影响听力。自己动手挖耳可能会弄伤外耳道的皮肤,若在清理时不慎跌倒,更可能伤及耳膜及中耳。使用不洁的工具挖耳是导致外耳炎的常见原因。若棉棒的棉花球在耳内脱落,更会造成异物入耳,对耳朵有不良影响。

通常只有在以下情况才需要进行耳垢清除:
  • 外耳道被耳垢阻塞造成听力障碍及不适
  • 耳垢遮盖耳膜妨碍诊断耳科病症(例如中耳炎等)
  • 需要长期使用助听器或深耳道式耳塞的人士

耳垢阻塞会影响听力吗?

外耳道耳垢阻塞,是传导性弱听的常见原因。当耳垢部分堵塞耳道时,听力仍维持正常,但当耳垢完全堵塞耳道时,有可能造成传导性弱听和耳朵的不适,以下是常见的情况:
  • 游泳或洗头发后,水浸入外耳道,耳垢因吸收水分而膨胀,完全堵塞耳道。患者可能突然觉得听力减弱,并有耳痛的感觉,待干爽后,才回复正常。
  • 耳垢特别多(尤其是湿型耳垢)、外耳道畸形、陕窄或表皮角皮质细胞生长异常的人士,耳垢排除能力会较差。耳垢长久堆积会完全堵塞外耳道,导致听力下降、有耳塞和痕痒的感觉,甚至耳鸣。耳垢堵塞至耳道深处的时候,偶然有晕眩;而牙较活动时或有耳痛和听到很吵耳的声音。如果有这种情形,应尽快请教耳鼻喉科医生。

耳垢阻塞的问题不算十分普遍;大部分的人,即使从不掏耳朵,也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。按学生健康服务的记录,小一学生因耳垢阻塞而听力减弱的比例低于0.5%。

如何处理耳垢阻塞?

一般而言,造成耳垢阻塞多半因为时间久远,耳垢已经相当硬,我们会考虑使用耳垢软化剂,使之软化后再予以清除。巿面上的耳垢软化剂大致可分水溶性和油溶性,在临床测试中两者表现分别不大。虽然有很多耳垢软化剂不需要医生处方也可买到,但我们提议家长应按医护人员的指导使用耳垢软化剂。以下是耳垢软化剂的使用方法:
  1. 家人先清洁双手;
  2. 然后用药棉清洁病人的外耳;
  3. 把药瓶握于手中数分钟,使耳垢软化剂温度接近体温;
  4. 病人侧卧在床/沙发上,将需要治疗的耳朵向上;
  5. 家人将耳朵轻轻地向上及向后拉,将耳道拉直;
  6. 按医生指定的份量将耳垢软化剂滴进耳道;
  7. 滴药后,将耳道入口的三角形软骨(耳屏)按下,然后轻轻按摩;
  8. 病人停留在本来位置约两分钟;
  9. 用毛巾按在耳朵上然后慢慢起来。

有硏究指出约四成耳垢阻塞的患者使用耳垢软化剂约一星期后,阻塞情况得以改善,部分仍需要由医生清理。在使用耳垢软化剂之后,医生可以更容易移除耳垢。

坊间有使用耳烛清理耳垢的做法,但没有证据显示这方法有效,相反有不少个案是因使用耳烛而造成外耳炎和面部烧伤。

如何防止耳垢阻塞?

不应自己乱挖耳孔,切忌采用耳挖或其他硬物采耳,以免引起损伤。

游泳或洗头发时,要保持耳道清洁及干爽,可用耳塞或棉花球防止污水流入耳内,其后应尽快以干布或棉花球揩去耳内的水。

(二零二二年六月修订)

PDF 列印版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