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及改善子女失眠問題
充足睡眠是必需的
- 能維持身體和精神健康
- 能鞏固記憶,減少忘記所學過的內容
為甚麼會失眠?
- 體內驅動睡意的生物物質「腺苷」不足
- 壓力、情緒困擾、患病、睡眠環境欠佳、不良生活習慣和濫藥等會導致失眠
4種失眠類型 (參考資料:世界衞生組織)
- 難以入睡型
- 不能持續沉睡型
- 過早睡醒型
- 難以恢復體力型
你的子女有足夠睡眠嗎?
- 6-12歲:每天需要9至12小時睡眠
- 13-18歲:每天需要8至10小時睡眠
改善失眠
「疫情期間子女作息混亂,晚上說難以入睡。」
關懷錦囊:要維持睡眠規律,每日定時睡覺和起床,放假時也應如此。
「要睡覺的時候,孩子抱怨說腦內有各樣思絮不停湧出。」
關懷錦囊:教導子女不要在睡前進行興奮刺激的活動,或把事情安排得太滿。睡前一小時讓子女做些讓身心放鬆的簡單活動,例如聽輕音樂、做伸展操等。
「子女晚上睡得不好,我便任由他們遲起床和午睡數小時補眠。」
關懷錦囊:父母和子女一起清早起床照太陽30分鐘至1小時以善用日光調節睡眠規律;減少午睡時間;保持睡眠環境幽暗。
「考試期間,失眠有助子女有更多溫習時間。」
關懷錦囊:應堅持子女有充足睡眠以減少忘記學習內容;避免在床上溫習,否則看見床鋪便聯想到要提起精神,難以入睡。
「子女說沒有睡意,我便讓他們躺在床上看電視、玩手機。」
關懷錦囊:家長應以身作則,教導子女睡前一小時避免使用電子屏幕產品。睡覺的地方應關掉手機和電腦。
「子女睡得不好,日間可以讓他們飲咖啡、茶和能量飲品提神嗎?」
關懷錦囊:咖啡、茶和能量飲品當中的咖啡因可能需要6-8小時才能完全從身體減退,因此中午過後應避免飲用,以免妨礙睡眠。
「吃過豐富晚餐,子女十時半便上床睡覺。夜間卻多次醒來,未能熟睡。」
關懷錦囊:教導子女晚餐宜吃七分飽,及應在睡前3小時完成 。
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 <家長關懷錦囊>
2022年10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