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朵/聽覺健康/聲線

耳 鳴 知 多 少

耳 鳴 是 什 麼 ?

耳鳴是在沒有外來聲音時,仍然感覺到的聲響。健全的耳朵偶然也有耳鳴,例如在很寧靜的環境感到耳朵嗡嗡作響,或是偶然地數秒鐘的耳鳴,都是很普遍的現象。但若耳鳴持續五分鐘以上,或引起不安,便應認真處理。根據資料顯示,每五個成人當中就有一個曾經歷不同程度的耳鳴,只有5%受耳鳴困擾。兒童及青少年約有13%感覺到耳鳴,有2-3%受耳鳴困擾。

持續的耳鳴可能是聽覺異常的症狀。耳鳴有多種不同的成因,先找出其病因和觸發的因素,可更有效地治療。

耳 鳴 的 成 因 與 分 類:

「客觀性」耳鳴– 是患者頭/頸內發出的聲響,別人可用聽筒聽到,最常見的原因包括:

  1. 頭/頸血管的疾患(例如:動脈、靜脈及血管球等問題)多數是近似脈搏跳動的聲音
  2. 肌肉痙攣(例如:中耳、耳咽管及軟顎等器官的肌肉痙攣)
  3. 顳下領關節(即牙較)問題

「主觀性」耳鳴 – 只有患者才能感受到,旁人是沒法聽到的聲響。主要是內耳及聽覺神經系統在自發性生理活動時所產生的聲音感覺。耳鳴多數是類似警報器的長鳴,或類似風聲的噪音。

在一般情況下,日常環境的聲音已足夠掩蔽耳鳴。在十分寧靜的環境(例如隔音室)正常聽力的人也聽到耳鳴。

患有持續耳鳴的成人約佔70%有弱聽的情形,弱聽的兒童及青少年約有59%感到耳鳴,較聽力正常的兒童及青少年(13%)多。弱聽的耳朵收到的外來聲音較弱, 不足夠掩蔽耳鳴, 所以耳鳴會更明顯和持久。外耳疾患(例如耳垢阻塞、外耳道炎)和中耳疾患(例如鼓膜穿孔、中耳炎、耳骨硬化)都是耳鳴的常見成因。

造成患者弱聽的原因,往往同時也伴隨產生耳鳴的情形。內耳及聽覺神經系統受損會令與耳鳴有關的自發性生理活動加劇,令耳鳴響亮而持久,常見成因包括:

  • 內耳因接觸過大的聲音受損
  • 聽覺器官老化
  • 內耳疾病如美爾尼病(耳水不平衡)
  • 聽覺神經系統異常如聽覺神經瘤
  • 服食耳毒性藥物(例如鏈霉素或過量的亞士匹靈)
  • 頭部受傷

弱聽的患者,不一定會有耳鳴的情形,同樣地,聽力正常的人也會有耳鳴的困擾。耳鳴會影響患者的專注力,但不會造成患者進一步聽力缺損。

耳鳴患者通常在三個月至半年內習慣耳鳴的存在。要在非常安靜下,仔細聽時,才能聽得到耳鳴聲。焦慮和不安阻礙患者適應耳鳴,並會令人對耳鳴特別敏感,作出較大的情緒反應,可能會引致失眠。

如 何 預 防 耳 鳴 ?

噪音可誘發耳鳴,請避免長期曝露於過度喧鬧及吵雜的環境中,不應玩耍發出過大聲浪的玩具如強力氣槍等。在遇到巨大聲浪如打樁或修路等工程時,應用手掩著雙耳。在使用耳筒時,最高只可將音量調校至輸出量的六成(60%),在這音量每天總共不可使用多於60分鐘。若需要較長時間使用耳機(例如網上學習),應把音量調到中至低(最高輸出量的五成(50%)或以下),應該定時讓耳朵休息並避免長時間使用。

過量使用某些藥物(如亞士匹靈)可引起耳鳴及聽覺受損,應依照醫生的建議用藥。近年有研究指出,吸煙可增加青少年持續耳鳴的風險。

有 耳 鳴 , 怎 麼 辦 ?

若有耳鳴,應盡快看醫生,對症下藥。假若除耳鳴外,還感到暈眩、耳脹感或單側的聽力喪失,更應立即求診,以防止聽覺系統進一步受損。

假若耳鳴是因弱聽而引致,配戴經聽力學家驗配的助聽器可加強你接收外來聲音的能力,從而有效減低耳鳴的影響。

過分寧靜的環境,會令耳鳴變得明顯,可採用耳鳴掩蔽器的低音量寬頻帶聲音(如雨聲、海浪聲或近似收音機未調校時的雜音等)掩蔽或減低耳鳴。若然耳鳴令你難以入睡,可嘗試以低音量播放下雨、流水或海浪聲,有助放鬆和減低耳鳴的影響。

若證實耳鳴並不是疾病引起,應以輕鬆和樂觀的心境面對。請記住,我們的大腦是可以在輕鬆的狀態下適應耳鳴和日常生活的聲音,你有能力控制耳鳴,所以不要畏懼它們。鬆弛練習可幫助你消除不必要的憂慮和不安,避免壓力和緊張,可使你更快適應耳鳴。每當耳鳴出現時,可告訴自己「不用怕,沒害的!」並繼續當下的活動;久而久之,你便不會再因耳鳴而感到困擾了。

(二零二二年六月修訂)

PDF 列印版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