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交健康系列
溝通篇
學習目的:
學習理想的溝通態度及技巧,從而加強個人溝通的能力。
主要信息:
- 有效溝通是包括了解彼此想法、澄清誤解及分享感受。
- 運用適當的身體動作、眼神和面部表情、說話及聲音語調,能有效地表達信息。
- 尊重、友善和真誠是理想的溝通態度,可促進良好人際關係。
人際篇
學習目的:
學習與朋輩相處的原則,從而建立良好的朋輩關係。
主要信息:
- 樂己(志趣相投)、助人(幫助朋友)及顧社群(有公德心、責任感)的人,都是好朋友的質素。
- 學習及實踐與朋輩相處的原則:互相幫助、互相尊重、互相坦誠、明辨是非、設立底線和三「不」(不傷人、不害己、不破壞)。
- 在網上平台,朋友相處原則基本上與真實社交世界是一樣的,只是更要注意尊重別人、保護私隱及分辨可以坦誠交流的朋友。
和解篇
學習目的:
學習處理衝突的技巧,從而促進與人的和諧關係。
主要信息:
- 當兩個人相處時,因目標或價值觀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意見,形成矛盾、對立以及出現人際衝突。
- 適當處理衝突,有助增加彼此了解及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- 處理衝突時,要注意情緒及態度,在互相尊重及合適時機之下,了解彼此需要及找出互相接受的方法。
網上「衡」
學習目的:
認識使用互聯網的原則及與人交往須留意的事項,從而健康使用互聯網。
主要信息:
- 使用互聯網時需保護個人私隱;不與網上認識人士會面,以保障個人安全。
- 網絡世界絕非虛擬世界,網絡上不當的行為亦可能觸犯法律,如誹謗、刑事恐嚇等。
- 訂立個人目標、發展興趣及安排日程,有助提升上網的自我控制能力。
- 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有意義的目標及建立良好人際關係,可避免沉迷於網絡世界。
「同」「手」無欺
學習目的:
認識欺凌行為及其影響,從而提升個人的警覺性,以防止校園欺凌行為的發生。
主要信息:
- 欺凌行為會使受害者受到身體和心靈上的傷害,是嚴重的行為問題。
- 不要以為只是嬉戲行為而忽略了別人的感受,以防止欺凌行為發生。
- 網絡世界絕非虛擬,不當行為亦可能觸犯法例,故應堅守網絡禮儀。
性騷擾
學習目的:
認識性騷擾的行為及其處理方法。
主要信息:
- 性騷擾是指一方向另一方作出一些不受歡迎、與性有關的言語或舉動。
- 一些嬉戲舉動,雖非存心性騷擾別人,但也會製造出令被性騷擾者感到不安全的工作或學習環境。
- 當遇到性騷擾時,必須保持鎮靜及視乎情況而作出適當的處理方法。
- 與人相處時,不論是同性或異性,皆要互相尊重和顧及他人的感受。
友情與愛情(I)
學習目的:
認識與異性相處的態度,並了解戀愛前應考慮的因素,從而與異性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。
主要信息:
- 友情與愛情雖然有共通點,但有些特點是只在戀愛關係中才有的,如要求伴侶專一,有愛慕感覺等。
- 與異性相處時,要保持適當的身體距離及避免曖昧言行。
- 戀愛前應了解自己及對方,並認識戀愛對自己可能帶來的影響,如學業、經濟、情緒及人際關係等。
友情與愛情(II)
學習目的:
認識與戀人和諧相處的技巧及失戀後的情緒處理。
主要信息:
- 愛情包含三個特質,包括激情、親密及承諾。
- 與戀人和諧相處需要了解自己需要,與對方坦誠溝通,及設立一個身體接觸的底線。
- 如果要與戀人分手,必須選擇合適的方法及時間去交待,以減低對雙方造成的傷害。
- 失戀後,給予合理時間去處理個人情緒。如有需要,可積極尋求師長及專業人士的協助。
「性」在有愛
學習目的:
認識性與愛的關係,並學習處理性衝動的方法。
主要信息:
- 愛情包含了激情、親密及承諾三個特質。若只有激情(性行為)而欠缺親密及承諾,雙方關係會衍生很多問題。
- 性行為是建基於男女相愛及婚姻關係下的正常行為。
- 青少年應以適當的方法處理性衝動及避免接觸誘發性衝動的情況。
- 性行為會帶來一些男女雙方不願意或不能承擔的後果,而且影響深遠,故青少年絕對不可任意妄為,並應學習說「不」。
寧缺勿濫
學習目的:
認識性濫交所引致的後果,並帶出安全性行為的重要。
主要信息:
- 性濫交有機會引致性病、愛滋病、意外懷孕等,並帶來身心都難以承擔的負面影響。
- 安全性行為是指與未受任何性病感染的人士保持單一的性關係。
- 青少年發生性行為,會因欠缺成熟而影響雙方感情及個人成長。
- 未婚懷孕會帶來多種恐懼、壓力及問題,是青少年所難以應付的。
避無可避
學習目的:
認識避孕的原理和方法,以作將來家庭計劃之用。
主要信息:
- 「性行為」不等同「愛」,愛是彼此尊重,為對方著想,不是隨意放縱情慾及不顧後果。
- 青少年決定進行性行為前,要先慎重考慮自己承擔後果的能力,絕不可輕視性行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。
- 百分百安全的避孕方法便是拒絕性行為。
- 同學認識正確的避孕方法,以便將來作家庭計劃之使用。
網絡欺凌齊制止
講座目的
提高學生對網絡欺凌的警覺性,了解其嚴重後果,並學習以團結方法去應付和預防。
對象:
中一至中六學生
內容大綱:
- 認識「網絡欺凌」
- 認識「網絡欺凌」的嚴重後果
- 有效應付和預防「網絡欺凌」的方法
- 介紹社區資源 (求助和自助)
沉迷上網有U-turn
講座目的
認識網絡沉溺警號,及如何有效改善沉迷上網的行為。
對象:
中一至中六學生
內容大綱:
- 了解沉迷上網的成因
- 留意網絡沉溺的警號
- 如何改善沉迷上網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