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媽媽限制我每天只可以上網半小時,但我覺得不足夠。我多次向媽媽爭取加時,但她始終都不准許,怎麼辦? |
|
1. 父母並不是禁止我們用電腦和玩視像遊戲,只是希望我們有節制地使用。只要我們能夠有目的和適度地使用,父母就會比較放心,不會盲目禁止。
2. 上網可以做的事有很多,你可能同時會利用電腦做功課、上網玩視像遊戲、看卡通片,或者瀏覽一些有趣的網站,容易不經不覺花多了時間,而影響日常生活和學業。
智Smart小錦囊
1. 嘗試心平氣和地與媽媽溝通,主動告訴她有關你使用電腦的情況,例如平日上網會做什麼、瀏覽哪些網站、玩什麼視像遊戲等。當媽媽了解多一點,她的顧慮也會少一點。
2. 多聆聽媽媽的意見,以及了解她的感受和憂慮。
3. 嘗試自我檢討,留意自己有沒有花過多時間上網,影響功課、休息和日常生活。
4. 使用電腦時要有明確的目標,完成後便關機離開,避免長時間啟動電腦,減少隨意或漫無目的地使用。
5. 用行動證明自己是個自律的孩子,懂得有節制地上網。為自己訂立時間表,妥善分配學習、娛樂和休息時間,保持健康的作息習慣和規律。
6. 和父母要有商有量地制訂使用電腦的協議,訂立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安排,例如先做功課後打機、每晚最遲十時關掉電腦。有了這些協議,就要遵守諾言,付諸實行。
|
2. 我最喜歡上網玩視像遊戲,不能上網時,也會繼續玩手提視像遊戲機。爸媽經常責怪我只顧玩視像遊戲,其他事情全都不理。我覺得很不開心,該怎麼辦? |
|
1. 過分沉迷視像遊戲,容易令我們因為不能上網而感到失落或情緒不安。
2. 在周末或長假期的空餘時間較多,容易不經不覺花多了過多時間在視像遊戲之上。
3. 嘗試參與不同類型有益身心的娛樂。
智Smart小錦囊
1. 我們可以對自己說:「再多打十分鐘便要停,我還有很多其他事情可以做。」為自己訂立一些「暫停時間」,暫時關掉電腦,休息一下。
2. 設定每星期的上網時限,或規定祇可在周末才玩的視像遊戲。長假期開始時, 需為自己設下合理的使用時限。
3. 參與不同的活動去尋找樂趣,除了上網之外,玩砌圖遊戲、做手工或看圖書等,也是很好的消閒娛樂。
4. 嘗試多與家人相處,告訴他們學校內發生的事情、學習上的得與失、與同學之間的相處等。也可與他們一起進行不同的活動,如下棋、打球、踏單車或游泳等。
|
3. 我有時會和哥哥一起玩網上視像遊戲,哥哥喜歡玩的遊戲通常都是打打殺殺的,最初我都會覺得這些遊戲很血腥,但多玩幾次之後,我又覺得很刺激好玩。媽媽知道我們玩這些遊戲之後,就不准我們再玩,怕我們會有「暴力傾向」,我想知道是不是真的? |
|
1. 接觸視像遊戲中的暴力內容,確實會對我們造成不良的影響,可使我們對暴力變得習以為常。因此,父母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。
2. 很多非暴力的遊戲同樣是刺激而具挑戰性的。
3. 很多好玩的視像遊戲,其實都是內容健康而且富教育意義的。
智Smart小錦囊
1. 選擇網上視像遊戲時,我們應該挑選一些適合兒童的產品,避免接觸暴力、色情和充斥粗言穢語及不良行為的內容。
2. 可以和父母一起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視像遊戲,多留意一些有益、有趣而可靠的遊戲網站,也可以考慮老師向我們推介的遊戲網站。
3. 選擇一些和自己興趣相關的網上視像遊戲,例如運動、棋藝或策略遊戲等。
4. 在現實生活中,多參與一些羣體活動,例如捉迷藏、玩戰棋、桌上遊戲、模擬遊戲等。
|
4. 我的同學最近流行上一些交友網站去結識新朋友,我也很想嘗試一下。不過,假如要在網上登記成為會員,我需要提供姓名、性別、年齡、電郵地址等資料,還要上載自己的照片。我究竟應該提供真實的資料,還是虛構一個身分去登記? |
|
1. 我們不宜在網上結交新「朋友」。
2. 要保護個人私隱,避免在網上發放過多個人資料。
3. 網上世界存在許多虛擬空間,難以分辨真偽,容易遇上騙子和壞人。
4. 那些在網上認識的「朋友」並不是真正的朋友,有些人可能會隱藏自己的真正身分,或以偽冒的身分去接觸我們。
5. 在網上公開過多個人資料,容易被人利用資料做出惡作劇,令我們受到傷害。
6. 在網上結識朋友,容易忽略了現實生活中的社交生活,減少認識新朋友的機會,原來的朋友亦會慢慢疏遠,令社交圈子縮窄。
7. 在網上只以文字表達自己,減少面對面的接觸,也會影響溝通和社交技巧的發展。
智Smart小錦囊
1. 網上陷阱多,我們要顧及個人在網上的安全,避免在網上公開過多個人資料,例如全名、出生日期、相片、學校名稱、地址、電郵地址、電話號碼及日程等。宜以真實的身分與家人和現實生活中認識的朋友在網上溝通。
2. 對網上的陌生人要保持警覺,切勿回覆他們傳來的信息。不要與陌生人在網上聊天或與網友見面。多留意網上陷阱的新聞,提高警覺。
3. 遇到問題時,要及時與父母或老師商量。
4. 嘗試透過不同渠道結識朋友,在現實生活中建立正常的社交圈子,多留意不同團體或學校舉辦的活動,例如義工服務、體育訓練、興趣小組等。
|
5. 我平時喜歡和同學在網上聊天。不過,最近有些同學總是在網上公開講別人的壞話,說一些很過分的笑話,有時甚至會夾雜一些粗口,令別人感到難受。我試過因為不參與他們的討論,而被人不停取笑和責罵。我覺得他們真的很過分,我應該怎樣做? |
|
1. 其實你的同學所做的事已是「網上欺凌」。只要是透過電郵、短訊、網頁、網上討論區等發放侮辱性的信息或作人身攻擊,就是「網上欺凌」。
2. 你選擇不參與欺凌的言論,不在網上惡意攻擊他人,你是做得對的。
智Smart小錦囊
1. 學習尊重持有不同意見的人,同時要明辨是非。以適當的態度和別人在網上溝通,堅持不作惡意批評或粗言穢語。
2. 面對網上欺凌,要即時通知父母、老師或其他可以信賴的成年人,和他們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3. 發現其他人受欺凌時,不要煽風點火,也不要袖手旁觀,要主動通知父母和老師。
4. 我們應該保留對方的惡意留言作為證據,以便作出適當的跟進。
5. 面對別人網上的攻擊,我們應避免繼續在網上作出回應或報復,以免進一步刺激對方的情緒,引發更多網上的人身攻擊。
|
6. 我在上網的時候,有時會閃出一些色情網站。有些朋友曾向我介紹他們看過的色情網站。爸媽不准我看,但我真的很好奇,很想再看多一些。我想知道我這樣是不是很壞? |
|
1. 兒童踏入青春期,開始對性感到好奇,其實是正常不過的事。
2. 網上色情資訊泛濫,內容可能包含不正確的性知識及錯誤的價值觀。長期接觸網上色情資訊,有可能為我們帶來不良的影響。
智Smart小錦囊
1. 我們應該遠離色情資訊,避免受不良資訊影響。
2. 我們要從適當的途徑獲取正確的性知識。假如對性有好奇或疑問,可以嘗試向父母、老師或社工提出,他們會樂意解答和提供指引。
|